专注英美剧
我们不止于资讯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1️⃣关注本站公号:美剧叔

2️⃣天猫精选优惠券

最近,双黄连火了,因有媒体称其有抑制流感病毒的可能性,于是广大群众们继口罩之后,再次涌入药店,抢购双黄连,这个平日里毫不起眼的感冒药顷刻间被一扫而空,真是“黄连药贵”。

紧随双黄连的热度,来自美国的特效药“瑞德西韦”再次占据大众视野。关于此药,舆论有好有坏,乐观与悲观并重,一时不易分辨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以上两件大事情,是否对抗击流感有积极作用,这里暂且不谈,留给专业人士去研究科普,像笔者这种非专业人士保持闭嘴,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;倒是《传染病》这部电影,因最近时局,讨论度猛增——电影中的故事与现实何其相似,仿佛预言。

今天我们聊聊这部电影。

《传染病》于2011年上映,片中众星云集: 玛丽昂·歌迪亚 、马特·达蒙 、 劳伦斯·菲什伯恩 、 裘德·洛 、 凯特·温丝莱特 ......但是,无论口碑、评分还是传播度,本片都很“普通”,与其豪华的演员阵容相比,显得差强人意——豆瓣、imdb双6+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为什么?

因为这电影“不好看”。这里暂且不急,在解释前,先说说剧情。

影片讲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在香港爆发,人们后知后觉,活得毫无防备,病毒因此如虎添翼,更为猖獗,随后蔓延全球(根据SARS改编)。

一位名为贝丝(格温妮丝·帕特洛饰)的美国公民去香港出差,然后回家,在老家明尼阿波利斯突发身亡,随后儿子也暴毙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CDC医生奇弗(劳伦斯·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 饰)和医生米尔斯(凯特·温斯莱特饰)通过研究,发现病情不容乐观,后者找到了贝丝的丈夫麦切(马特·达蒙 Matt Damon 饰),麦切协助医生米尔斯调查真相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米尔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幸感染病毒,意外身亡;奇弗坚持研究,同医生艾莉(Jennifer Ehle 饰)一起努力,终于研制出治疗病毒的疫苗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世卫组织调查员Leonora(玛丽昂·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)受命来到香港调查流感状况,却被香港医生(黄经汉 Chin Han 饰)挟持,作为人质交换疫苗——整个世界范围内绑架案频出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此时,病毒已经在全球爆发。记者艾伦(裘德·洛饰)本应坚守媒体人的职业修养和道德操守,帮助群众了解真相。然而,他却趁机散布谣言,勾结金融机构,发布对政府和医疗机构不利的言论,并欺骗大众,称“连翘”是特效药,包治流感,致使万人哄抢连翘,破坏公物;而本人从中谋取获利,疫情结束后,通过保释,逍遥法外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整个故事分多线叙事,出场人物众多,内容信息密集,镜头调度跳跃,前后关系模糊,这对观影者而言,极其不友好,而这种不友好,贯穿了全片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举个例子。贝丝死后,研究人员告诉麦切,他的妻子死前和前夫在香港见了一面,因此感染了病毒。这时候,大多数观众会立刻作出如下判断:马特·达蒙被绿了,好惨呀;妻子死了,好惨啊;妻子不忠,马特·达蒙还是好惨呀。作为回应,导演、编剧们的正常逻辑是:回应观众的判断,马特·达蒙的内心感受是什么?其生活状态又会如何?病毒的后续影响是什么?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而实际呢?镜头立刻切到CDC中心,通过医生之口,给出病毒的病理学信息;一堆术语过后,镜头又给到一场新闻发布会,又是一堆专业话术;再之后,一连串镜头给到香港,通过音乐、镜头语言的串联,不置一词,交代了世卫组织的调查工作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发现了没有,电影的叙事逻辑与观众的感知顺序完全倒挂,对大多数非医学观众,铺天盖地的专业术语过于抽象,外加高频率的平行叙事,多线穿插,使得多数人很难融入电影——这就是我认为的“不好看”。

这里,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就非常明显了——他们想拍摄一部具有社科意义的电影,而这天然与电影的娱乐性相悖。正因为这种严肃性,使得《传染病》在特定时期、特定背景,拥有不同于一般电影的力量——警示性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事实上,整部电影仿佛一部“抗疫启示录”,罗列、描述了危难时期的众生相。

在危机面前,普通人如何自救,科研人员如何应对,职能部门如何调控,社会媒体如何发挥自己的监督、导向作用,这一切涉及民生、秩序、医疗、经济、金融、生产、分配......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。而电影提供了一种可能性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在电影中,我们看到,面对危机,公众是无知的。这种无知在未知面前脆弱不堪,恐慌的情绪如达摩克利斯之剑,高悬众人头顶,只需无良媒体一声高呼,绷紧的理性之弦顷刻被恐慌拨断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对于病毒的病理特征、药物的药理性能,人们不懂不问;对于模棱两可、捕风捉影的可能性,人们视为救命稻草。那些火中取栗者损人牟利,受人追捧;那些科研工作者奉献生命,无人问津。这一切终于在疫苗的终结下烟消云散,成为历史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电影最后,大家接种疫苗,皆大欢喜。马特达蒙父爱如山,看着女儿穿着公主长袍,在一个烛光摇曳的晚上与男友欢聚一堂,开始全新的生活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全片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角,创作者的道德倾向也异常模糊。电影视角仿佛置身高空,以上帝视角,俯视当下,展现人类面对危机时,一种混乱的可能性。通过电影,再思索当下,这种可能性显得如此真实;而我们所能做的,就是保持理性,恪守最基本的道德。

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美剧品鉴社 » 《传染病》——理性的力量

相关推荐

  • 暂无文章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 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